野生向日葵种子萌发方法的比较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出 版 物:《种子》 (Seed)
年 卷 期:1986年第3期
页 面:71-74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090202[农学-蔬菜学] 10[医学]
主 题:赤霉酸 种壳 氯乙基 次磷酸 赤霉素 向日葵种子 亚种 种皮 种子处理
摘 要:种子休眠妨碍了向日葵种的研究及其在改良栽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育种程序中的应用。测验了数种种子处理方法,测定其在打破许多野生向日葵种的强烈的种子休眠系统上的效率。第一个处理(称为完整处理)包括种子的机械多次划破、于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浸泡1小时及去除种壳。其他处理是该程序的简化和三个应用赤霉酸和2-氯乙基-次磷酸的完整种子处理。结果表明:去除种壳和种皮的处理最为有效,使许多种(包括极难萌发的一年生沙漠种)的萌发率提高到90%以上,将多次划破的种子置于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浸泡1小时能促进某些种的萌发。将完整种子置于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浸泡1小时或于500毫克/升2-氯乙基-次磷酸液中浸泡1小时均不能促进萌发。完整种子置于100毫克/升或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培养10天可促进萌发,但形成非正常苗,虽然完整处理复杂,但其萌发率高,且材料间变异最小,因而推荐完整处理作为最佳的方法。许多作物育种家都关注把野生向日葵种作为改良栽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基因资源,但强烈的种子休眠系统妨碍了这些物种的利用。在所有的野生种中均存在不同强度的种子休眠系统,但在一年生沙漠种*** Heiser、*** Blake和***亚种fephrods(***)Heiser(Heiser等,1969)尤为强烈。这些旱生种作为耐旱基因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据恶,某些多年生种的休眠也非常强烈(Heiser,1916)。为确保野生向日葵种子萌发良好,已应用了数种方法。Heiser等(1969)报道一般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种子播种于盆内,每移出室外3周至1个月,使其置于不同温度(包括冻融)之下。这种方法可促进萌发,但极少超过50%,且对一年生旱生种无效。对旱生种也应用了其他方法,包括湿润和干燥交替、多次换水冲洗和浸泡种子,但萌发率极少达到10%。据研究(Kumar和Sastry,1974、1975,Zimmerman,1977,Fick,1978,Harada,1982),乙烯萌发混合物,2-氯乙基-次磷酸可促进刚收获的栽培向日葵种子的萌发,赤霉酸(GA3)和苯甲基腺嘌呤也有同样的效果(Kumar和Sastry 1974,1975),去除种壳也可促进萌发(Kumar和Sastry 1974,1975,Harada,198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野生向日葵种种子的几种萌发方法,从而确定一种简单又有效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