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红原泥炭正构烯烃的分布与古气候意义 收藏

红原泥炭正构烯烃的分布与古气候意义

DISTRIBUTIONS OF N-ALKENES IN PEAT CORE RELATED TO PALEOCLIMATE CHANGE in HONGYUAN PEATLAND

作     者:郑艳红 周卫健 谢树成 ZHENG Yan-hong;ZHOU Wei-jian;XIE Shu-cheng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出 版 物:《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 卷 期:2008年第28卷第5期

页      面:123-1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06020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4CB720200) 

主  题:泥炭 正构烯烃 古气候意义 全新世 

摘      要:利用GC-MS对红原泥炭样品中的分子化石进行了系统检测,获得了一系列正构烯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8—C28,主峰碳为C27,次主峰为C23或C25,与同一深度处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完全不同。泥炭中正构烯烃的轻重组分∑C21-/∑C2+1、正构烯烃与相应碳数的正构烷烃比值呈有意义的阶段性变化。其中∑C21-/∑C21+与正构烷烃L/H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而C24:1/C24:0和C23:1/C23:0比值却与之相反。这可能与正构烯烃,特别是这些中碳数化合物因气候如温度的变化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微生物的氢化作用有关,很可能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温度信号。(C26+C27+C28)/(C23+C24+C25)正构烯烃比值,与该区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这些正构烯烃可能除了与植被有关外,也与不同植被类型的组织具有不同抗微生物降解能力相关。这些指标记录的气候信息与前期报道的分子化石记录的气候演化基本一致,说明正构烯烃可以作为古气候的替代性指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