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的培育 收藏

中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的培育

中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的培育

作     者:H.D.斯蒂芬尼 郑怡 罗如春 

作者机构: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 版 物:《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2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81-8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  金:澳大利亚国家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殖民语境下的身份认同话语研究(08JD10)”的部分成果 

主  题:中产阶级 文化认同 中国 培育 英语世界 政治制度 权威主义 现代性 

摘      要: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改变传统文化意识的既成结构,形成新的集群/民族文化心理共同体。史蝶飞等认为当代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通过都市化的报刊阅读、旅游文化和教育选择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品位结构与身份认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不能简单地根据收入和社会行为进行界划,也不能仅仅按照西方通行的理论看待这一现象,它受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语境的多维而复杂的影响。罗如春提出赛义德是后殖民知识分子中惟一一位系统探讨知识分子角色身份的思想家。赛义德心目中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以流亡者、边缘人身份,打破专业藩篱,秉持业余态度,坚持社会批判,面对权势说真话,成为普适价值的捍卫者。赛义德本人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也表征了后殖民知识分子带有普遍性的角色身份及其认同期许。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