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来源、迁移及转化 收藏

重庆典型岩溶区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来源、迁移及转化

Sources,Migration and Conversion of Dissolved Alkanes,Dissolved Fatty Acids in a Karst Underground River Water,in Chongqing Area

作     者:梁作兵 孙玉川 王尊波 师阳 江泽利 张媚 谢正兰 廖昱 LIANG Zuo-bing;SUN Yu-chuan;WANG Zun-bo;SHI Yang;JIANG Ze-li;ZHANG mei;XIE Zheng-lan;LIAO Yu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 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5年第36卷第9期

页      面:3212-321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3B021)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10258)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12120113006700) 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cstc2013jcyjys20001) 

主  题:地下河 溶解性有机质 正构烷烃 脂肪酸 生物标志化合物 

摘      要:为阐述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来源、迁移及转化研究,2013年7月31日、10月25日分别在青木关地下河入口、天窗和出口处进行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月和10月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354、667 ng·L-1和24 203、2 526ng·L-1.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含量随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基于正构烷烃分子特征参数CPI、OEP、Paq和R(ΣC≤20含量与总量的百分比)发现7月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细菌等微生物和藻类.10月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生植物,但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的贡献逐渐增大;溶解态脂肪酸C16:0比例最高,结合碳峰分布特征显示7月和10月水样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为地下河中溶解态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