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收藏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作     者:曹念明 陆昭天 

作者机构: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出 版 物:《哲学动态》 (Philosophical Trends)

年 卷 期:1993年第3期

页      面:29-2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主  题:汉字 民族凝聚力 民族精神 指称对象 “彼岸世界” 中华民族 思维方式的特点 整体思维 图画文字 现实幸福 

摘      要: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它就能克服各种方言的语音差异,超越时空局限,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从外延方面说明了汉字的巨大凝聚力。2、由汉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形成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层文化基因。第一,汉字是从本族先民的原始图画、图画文字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着象形、表意的因素。西方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而是纯粹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他们习惯于超越主体、甚至超越客观现实,对“彼岸世界(天堂)永恒幸福的追求远比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更为强烈。而汉字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指称对象的形态特性,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保持着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主体与客体未曾截然分离,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主客体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不脱离具体事物,而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务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