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作     者:陈保林 罗军 

作者机构: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331100 

出 版 物:《医学理论与实践》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年 卷 期:2025年第38卷第3期

页      面:474-47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对LLNM风险进行个体化预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基于病理结果,将纳入的307例PTC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31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组7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R 4.2.3软件建立PTC患者LLNM列线图风险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bootstrap法绘制校准图进行验证。结果:两组肿瘤最大径、术前血清Tg、多灶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腺体外侵犯、皮髓质分界不清和钙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术前血清Tg、多灶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腺体外侵犯和皮髓质分界不清是PTC患者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TC患者LLNM的AUC为0.843(95%CI=0.794~0.892,P0.001),模型预测的LLNM发生风险与实际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PTC患者发生LLNM的影响因素较多,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与诊断LLNM,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