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单细胞与单颗粒外泌体分离分析进展与展望 收藏

单细胞与单颗粒外泌体分离分析进展与展望

作     者:卜爱香 武光耀 胡良海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超分子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 

出 版 物:《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10[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74056) 

主  题:单细胞外泌体 单颗粒外泌体 分离与分析 微流控技术 综述 

摘      要: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囊泡颗粒,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它们在细胞通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参与到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如免疫调节、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发生与转移等。外泌体携带了来自母体细胞的多种生物分子,因此成为疾病标志物发现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来自不同细胞亚群的外泌体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利用传统检测方法仅能获取样本中群体细胞的平均信息,而无法建立外泌体生物功能与亚型之间的明确关联。因此,为了深入探究外泌体的特异性并清晰区分不同亚型外泌体的特征,有必要在单细胞及单颗粒水平上对外泌体进行表征。常用的单颗粒外泌体表征技术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术、超分辨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邻近编码技术和质谱技术等。本文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外泌体分离分析方法及单颗粒外泌体表征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新兴技术(如Olink蛋白质组学、点击化学和分子印迹技术等)在单细胞及单颗粒外泌体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