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Wheat wide hybridization and chromosome engineering breeding in China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712100
出 版 物:《遗传》 (Hereditas(Beijing))
年 卷 期:2025年第47卷第3期
页 面:289-299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971875 32472143)资助
摘 要: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异源六倍体,拥有众多野生、半野生近缘植物,为其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我国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30多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于80年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小麦染色体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后经外源染色体片段分子鉴定技术的不断改良,特别是在国家项目持续支持下,我国学者近些年完成了多个外源抗病基因的克隆和机理解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以李振声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我国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李振声院士也因其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于2024年国庆前夕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本文以我国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发展的历史为主线,概括总结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与成就,并对最近5年的突出进展进行了简要梳理,以致敬先辈、激励来者,为种质资源的创新、外源基因的转移、克隆及利用继续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