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授精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Effects of short-term insemination and early rescue ICSI on pregnancy and neonatal outcomes作者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广东广州510623
出 版 物:《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41卷第2期
页 面:202-20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801021075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9A1515012061) 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编号:20191A011027)
摘 要:目的 探讨短时授精及短时授精联合早补救胞浆内单精子注射(early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RICSI)对IVF患者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生殖中心接受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组(n=204),常规IVF组(n=208),E-RICSI组(n=13)和常规ICSI组(n=92)。分别比较短时IVF组与常规IVF组、E-RICSI组与常规ICSI组的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与常规IVF组和常规ICSI组相比,短时IVF组和E-RICSI组在胚胎发育、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活产、新生儿性别及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短时IVF组的受精率(79.11%vs. 84.39%,P 0.001)和2PN受精率(63.98%vs. 70.83%,P 0.001)显著低于常规IVF组;E-RICSI组的受精率(65.49%vs. 91.68%,P 0.001)和2PN受精率(57.75%vs. 88.35%, P 0.001)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结论 虽然与常规IVF和ICSI相比,短时授精和E-RICSI的受精率有所降低,但对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没有影响。短时授精结合早补救ICSI是预防完全受精失败的有效且安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