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原产地与引种地大花黄牡丹根系和根际土壤的AMF群落差异 收藏

原产地与引种地大花黄牡丹根系和根际土壤的AMF群落差异

原产地与引种地大花黄牡丹根系和根际土壤的AMF 群落差异

作     者:李超楠 李璐 高丹蕾 乔红雍 袁涛 LI Chaonan;LI Lu;GAO Danlei;QIAO Hongyong;YUAN Tao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园林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洛阳天囿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出 版 物:《园艺学报》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52卷第2期

页      面:467-4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9[农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林草局行业标准项目(2018-LY-054) 北京园林绿化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KJC-02-10) 

主  题:大花黄牡丹 丛枝菌根真菌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摘      要: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原产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及其引种地河南省栾川县的大花黄牡丹根系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其生长发育的3个关键时期——花期、果期和秋色叶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生长期原产地大花黄牡丹根系AMF群落ObservedOTU均高于引种地,花期根际土壤AMF群落Observed OTU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引种地,但秋色叶期,引种地Observed OTU显著高于原产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大花黄牡丹根系AMF群落在花期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在3个生长期均有显著差异,LEfSe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两地大花黄牡丹根系和根际土壤AMF类群具有显著差异。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球囊霉属(Glomus)和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是大花黄牡丹根际AMF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两地大花黄牡丹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均有分布,但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引种栽培地的土壤环境使大花黄牡丹根系中根孢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但多样孢囊霉属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的相对丰度增加。巨孢囊霉属(Gigaspora)仅存在于原产地土壤中,和平囊霉属(Pacispora)仅存在于引种地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与AMF群落Mantel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引种地大花黄牡丹根系AMF群落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原产地大花黄牡丹根系AMF群落、引种地土壤AMF群落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原产地土壤AMF群落极显著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