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肿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收藏

肿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     者:梁艳芳 叶子瑜 毛琴 曾今诚 

作者机构: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病理科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医学活性开发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宪华医学研究院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出 版 物:《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年 卷 期:2025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1B1515140066,2020A1515110936) 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211800904532)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20128) 

主  题:结直肠癌 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牙龈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摘      要:目的 探究肿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medium,CM)对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collagenasedigestionmethod)从结直肠癌组织中分离出结直肠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colorectalcancer-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CRC-MSCs);采用成脂和成骨分化实验评价CRC-MSCs的多向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CRC-MSCs表面标志物。再采用超滤法(ultrafiltrationmethod)浓缩CRC-MSCs、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GMSCs)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 UC-MSCs)CM后,分别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结果 成功分离CRC-MSCs,细胞呈长角形涡状排列生长。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油红、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免疫表型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胞低表达CD14、CD19、CD34和CD45,阳性率分别为0.640%、0.012%、0.081%和0.012%,而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和CD105,阳性率分别为99.300%、96.000%、92.100%、96.500%和90.800%。经CRC-MSCs、GMSCs和UC-MSCsCM处理48 h和72h后,RKO、HCT15、HCT116和LOVO细胞增殖能力均增强(P均0.05)。与UC-MSCs-CM(0.156 25、0.31250、0.62500、1.25000、2.50000、5.00000和10.00000mg/mL)组相比,在同一浓度下,CRC-MSCs-CM作用于LOVO细胞72h后,更加明显地促进LOVO细胞增殖(P均0.05)。结论 CRC-MSCs、GMSCs和UC-MSCs CM均能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