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梭鱼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晚更新世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隔离分化... 收藏

梭鱼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晚更新世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隔离分化及其有限的扩散能力

Pleistocene Isol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Marginal Seas and Limited Dispersal in a Marine Fish,Chelon haematocheil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作     者:刘进贤 高天翔 吴世芳 张亚平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3 

出 版 物:《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年 卷 期:2007年第37卷第6期

页      面:931-9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9[农学] 071002[理学-动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21004)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5CB422306)资助 

主  题:梭鱼 控制区 幼体扩散 海洋生物地理学 更新世冰期 

摘      要:西北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板块特征和地质历史,几个边缘海将亚洲大陆和太平洋隔开。在更新世冰期的低海平面时期,海洋生物群体可能会被隔离在日本海、东海和南海。伴随冰后期海平面的上升,以往的研究认为被隔离在3个边缘海的群体会因为扩散的作用而重新混匀。为了检验该假说,本研究探讨了梭鱼的系统地理格局。采集梭鱼分布范围内9个地点的272个梭鱼个体,分析其线粒体控制区5’端435 bp的片段。共检测到3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这3个单倍型类群可能是在更新世冰期被隔离在3个边缘海内而产生的分化。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假设相反,3个单倍型类群在地理上的频率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分子方差分析和群体多样性指数都表明3个边缘海内的梭鱼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与基于生物学特性预期的梭鱼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相反,梭鱼群体空间上的基因交流是很有限的。东海的梭鱼群体间缺乏系统地理格局,这可能是因为末次冰盛期后梭鱼群体发生了近期的栖息地扩张,群体间没有足够的进化时间在迁移-漂变间取得平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