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静动态MRI对初产妇分娩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的评估 收藏

静动态MRI对初产妇分娩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的评估

作     者:张彩霞 林晓南 刘碧英 兰鹏 张小镇 叶成斌 

作者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出 版 物:《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11期

页      面:1939-1944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福建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9Y0033) 

主  题:盆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摘      要:目的 采用静动态MRI观察并评估初产妇产前及产后不同时间盆底结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志愿者,分别于产前、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行盆底静动态MRI检查,分析和测量静息期及力排期盆底结构的各项形态学指标,包括:膀胱颈至耻骨尾骨线(PCL)的距离(B-PCL)、子宫最下缘至耻骨尾骨线的距离(U-PCL)、耻骨联合下缘至直肠后壁肛管直肠交界部(ARJ)的距离(H线)、H线末端至耻骨尾骨线的垂线距离(M线)、肛提肌裂隙面积(LHA)、提肛板角(LPA),静息状态图像测量双侧肛提肌厚度(PRT)。两两比较产前及产后不同时间各参数分别在静态MRI和力排期MRI的差异。参照MRI诊断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标准及临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标准将产后受试者分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组和正常组,进一步比较两组在产前及产后不同时间的盆底各测量参数差异。结果 两位医师测量的静息期及动态期各盆底指标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受试者产前与产后3个月比较,静息态的M线、LP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息态参数及力排期诸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前与产后6个月比较,静息态的M线、LPA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息态参数及力排期诸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与产后6个月比较,静息态及力排期各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PFD组与正常组比较:产前力排期的B-PCL、U-PCL、L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力排期参数及静息态诸测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力排期的B-PCL、U-PCL、H线、M线、LHA、L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态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6个月力排期的B-PCL、U-PCL、M线及静息态的B-P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息态及力排期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底动静态MRI检查能全面评估盆底结构变化,并能早期发现无症状PFD患者,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