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     者:朱峰伟 朱新产 

作者机构: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青岛市即墨畜牧兽医局山东青岛266200 

出 版 物:《中国兽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年 卷 期:2013年第49卷第11期

页      面:48-51页

学科分类: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CM008)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12-1-4-5-(2)-jch) 

主  题:病毒基因组 致病机制 雏鹅 败血性传染病 表观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鹅细小病毒 基因型分析 

摘      要:鹅细小病毒(GPV)可引起1月龄内雏鹅和番鸭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炎症等病变,即小鹅瘟(GP),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程短、致病性强、病死率高(90%~100%).随着环境的变化GP的流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转变,易感群的发病日龄逐渐增大,呈现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用传统方法难以确诊此类带病个体.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数百种与复杂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但这些突变大部分对增加患病风险的贡献都非常小,其大部分的遗传性无法检测到[1].因为影响较小的大量变异体尚未发现,存在一些基因型分析技术上无法检测到的罕见的结构变异或表观遗传变异,以及难以检测到的基因之间和与环境之间的调控网络作用.因此需要探索GPV与宿主“易感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的分子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