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 025例药源性运动障碍自发报告分析和信号挖掘 收藏

2 025例药源性运动障碍自发报告分析和信号挖掘

作     者:崔利强 郭代红 朱曼 王天琳 高奥 赵安琪 伏安 李鹏 肖静 

作者机构: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药剂科 解放军ADR监测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出 版 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706[医学-药理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2017年医学创新工程重点项目(编号17CXZ01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重点药品的使用监测和评价研究专项基金自主项目(编号:Y2023FH-YWPJ03) 

主  题:药品不良反应 自发报告 药源性运动障碍 回顾性分析 数据挖掘 

摘      要:目的:分析药源性运动障碍(DIMDs)发生特点、关联药品及其风险信号。方法:提取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神经系统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筛选出DIMDs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药品分布特征等信息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法、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4种数据挖掘技术获取相关药品风险信号。结果:经筛选得到DIMDs报告2 025例,分别在全部ADR和神经精神疾病ADR报告中占比为0.72%和6.63%。男女比为1.12:1,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相关药品类型例数排名前三位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感染药物和呼吸系统用药,严重ADR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是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共有31种药品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产生信号,其中信号强度排名前三位的是莫西沙星、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结论:应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感染药物和呼吸系统用药的临床应用监测,警惕高风险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肌肉不自主收缩、震颤等ADR的发生,为临床尽早识别干预DIMDs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