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俗化视角下的非遗纪录片:从纪录到表达接触地带的对话 收藏

民俗化视角下的非遗纪录片:从纪录到表达接触地带的对话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cument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ization:From Documentation to Dialogue in the Expressive Contact Zone

作     者:李欣然 Li Xinran

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所 

出 版 物:《民间文化论坛》 (Folk Culture Forum)

年 卷 期:2024年第4期

页      面:150-160页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法学] 05[文学] 030304[法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民俗化 非遗 纪录片 多声性 

摘      要:非遗纪录片是非遗媒介化过程中的常见形式,也是非遗保护的一种重要宣传方式。从“民俗化的概念出发,以Bilibili网站(以下简称“B站)非遗纪录片《海派百工》为例,可以看出非遗在纪录片生产的媒介化环节被转化为一系列视听符号,被高密度“凝结,以在有限的时长内制造出更丰富的印象效果;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为传承人提供了与外界对话的机会,非遗的镜头呈现依赖于拍摄者与传承人之间的接触性事件,是在双方互惠关系下对话的结果;而在消费与传播过程中,非遗纪录片为线上言语社区的多声性表达提供了契机,网络平台的异质语对话成为非遗不断再语境化、向外传播并回流的动力。因此,非遗纪录片的表达可能性应充分发挥表达接触地带的作用,为非遗提供与外界异质性话语接触的更大空间,进而激发非遗的生命活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