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根据地“民办公助”农田水利建设模式的形成(1944—1949)
The Formation of the"Private Public Assistance"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odel in the North China Base Area(1944-1949)作者机构: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保定071002
出 版 物:《党史研究与教学》 (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3期
页 面:62-7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海河流域水利建设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研究”(22BDJ07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办公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的建设模式,在华北根据地时期就已开始探索。追根溯源,该模式是在“组织起来与大生产运动的导向下,对既往水利建设中资力不足、旧俗制约等问题的深切反思中提出的。在根据地政府制度、经济、思想多措并举的作用下,该模式逐渐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并在工程准备、资力筹集与工程实施等方面凝练出了多条准则,形成了一套“民与“公相结合的新实践机制,即“民众为主、政府帮助。这一模式促进了农田水利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乡村社会水利建设秩序的变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多维面相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形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