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褐斑组织学改变观察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Application of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the observation of histological change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melas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作者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
出 版 物:《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57卷第7期
页 面:623-6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6[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10[医学]
基 金: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医学科研项目(WX21B38) 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HIC2019Y01)
主 题:黄褐斑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组织学 疗效评估
摘 要:目的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黄褐斑治疗过程中在体微观组织学改变,同时探讨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3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16周临床照片,采用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评价疗效。同时,回顾性分析RCM下黄褐斑患者皮损处色素分布、黑色素细胞形态和空间分布、真皮浅层炎症浸润等各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清晰阐述概念及后续定量分析,根据RCM下观察的结果及以往文献报道,将治疗前黄褐斑皮损处各特征性微观组织学改变进行模式分类。此外,通过OCT采集的光学相干信号,得到治疗前后皮损处血管的特性参数。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各微观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RCM下色素分布模式Ⅱ、Ⅲ占比逐渐减少,接近正常模式Ⅰ的比例明显增加;黑色素细胞4种异形形态模式占比均降低,其中模式Ⅱ形态黑色素细胞在观察结束时仍在皮损中灶性分布;同时,空间分布模式Ⅱ、Ⅲ占比减少,逐渐恢复为正常的模式Ⅰ;真皮浅层噬黑色素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其中模式Ⅲ在第4周即有明显减少,但是持续时间较长;色素分布模式Ⅱ、Ⅲ(r值分别为0.82、0.97,均P0.05),黑色素细胞形态模式Ⅰ、Ⅲ、Ⅳ(r值分别为0.84、0.83、0.83,均P0.05),炎症浸润模式Ⅰ、Ⅲ(r值分别为0.85、0.81,均P0.05)占比均减少,黑色素细胞空间分布模式Ⅰ(r=0.89,P0.05)占比增加,上述指标变化率与MASI评分下降率相关性较高,为敏感性较高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此外,治疗后OCT测得的皮损处血管平均直径及密度均减小,且下降率与MASI评分的下降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6、0.78,均P0.05);平均血管丛深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在黄褐斑治疗过程中,RCM联合OCT可以为黄褐斑疗效评价提供无创、客观、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