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医不同视角探讨情志与肝脏的相关性
Explo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Liver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作者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301617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天津301617 天津市中药功效物质重点实验室天津301617
出 版 物:《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26卷第4期
页 面:879-885页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1[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81703702):基于“炭药苦味-药效物质-止血效应”相关性的蒲黄炭炮制机理研究,负责人:王晖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2ZYJDSS00040):补气药与收涩药组分库建设,负责人:常艳旭
主 题:中医 现代医学 肝脏 情志 肝脏疾病 情感性精神障碍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精神情志因素与肝脏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中医学传统理论认为,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与情志关系密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各类肝脏疾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同时精神情志异常可能促进肝病的发生,影响其预后。肝脏与情志在病理上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本综述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了情志与肝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从神经递质、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肠道微生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7个方面总结了肝脏疾病并发情志疾病的潜在机制,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