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程序性评价在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收藏

程序性评价在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作     者:翟佳燚 陆媛 石建军 于德华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同济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上海市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出 版 物:《中国全科医学》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10[医学] 

基  金: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20B-N08139)——全科硕士研究生临床诊疗思维课程建设与实践 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课题(SE1201933) 

主  题:全科医学 教学 教育,研究生 程序性评价 临床诊疗思维 翻转课堂 

摘      要:背景 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是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的关键,但因其属于无法被直接观察的抽象能力,所以并不适合用传统的方法来对该能力进行评价。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来提高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培训效率、丰富医学教育评价。方法 于2022年9~12月,以同济大学医学院38名全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为对象,根据生源类别分为在职组16人与住培组22人。课程包含核心、案例、结果 3个模块,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实践。定量评价的内容为技能评分表、PBL评分表与案例评分表,主观评价的内容来自多源反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学员核心和案例模块首次课程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模块末次课程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全班以及两组学员在核心和案例模块首、末次课程的定量评价得分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性质分为肯定性评价与改进性评价,发现随着课程的深入,核心模块与案例模块的肯定性评价数量与百分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改进性评价数量与百分比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 程序性评价能够丰富全科思维评价体系、推动学员循序建构全科思维,同时也发现了“翻转课堂是程序性评价的呈现形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