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抗血栓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 收藏

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抗血栓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综合分析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otential Antithrombotic 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作     者:李景瑞 吴晓杰 信鸿巍 张百会 丁园园 LI Jingrui;WU Xiaojie;XIN Hongwei;ZHANG Baihui;DING Yuanyuan

作者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出 版 物:《智慧健康》 (Smart Healthcare)

年 卷 期:2024年第10卷第13期

页      面:48-5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抗血栓 关键性靶点 

摘      要:目的探究治疗靶点对于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某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进行PCI术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4d内是否出现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44例)和无血栓组(76例)。收集对比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房颤患者PCI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究关键性靶点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比、vWT和D-D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vWF和D-D水平是房颤患者PCI术后出现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及其vWT和D-D水平进行密切监测,可有效预测房颤患者PCI术后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改善患者预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