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交互主体性思想的演进与文学的主体间性 收藏

交互主体性思想的演进与文学的主体间性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and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Literature

作     者:汪正龙 Wang Zhenglong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 版 物:《中国文艺评论》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年 卷 期:2024年第5期

页      面:42-53,1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象学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048)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现象学 交互主体性 文学理论 物间性 

摘      要:胡塞尔提出交互主体性理论是为了解决他人经验的明见性,却为关联与沟通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文学阅读中作者与读者的互动研究以及文学意义生成机制的探讨。而舍勒、许茨等人对他者的我以及主我、客我的探讨和本维尼斯特对人称的研究标志着交互主体性思想在社会学、语言学领域的拓展,启发了文学理论界关于隐含作者、叙事聚焦以及共鸣等的研究。列维纳斯对绝对他者的研究与文化研究中关于性别他者、种族他者等的研究相互呼应。交互主体性思想的演进揭示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张力,也通向了物间性研究,对西方文学理论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必将对我国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提供有益的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