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董仲舒形象的转变(1893—1949年)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ng Zhongshu’s image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1893—1949)作者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出 版 物:《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25卷第3期
页 面:74-81页
学科分类: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晚清康有为撰写《春秋董氏学》并确立董仲舒汉代“教主地位以来,各派学者对其身份应如何进行定位不断展开争论。章太炎等人在董仲舒学说来源上的质疑,经胡适、顾颉刚之手落实为阐明阴阳五行学说对汉代儒学进行渗透的史实;董仲舒在儒学发展上的事功,被唯物史观派解释成儒学日趋僵化的重要原因;结果使董仲舒在近代完成了由汉代“教主向帝制代言人的形象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董仲舒既因学说来源驳杂不被儒家所认可,也因与汉代统治者高度合作的历史而不见容于在近代勃兴的诸子学,丧失了在近代存在的学术与文化意义。董仲舒形象在近代的再安放是各派学者合力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与时代价值导向艰难磨合的具体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