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共闽东地区革命与民团组织研究(1927—1935) 收藏

中共闽东地区革命与民团组织研究(1927—1935)

Research on the Revolution of the CPC in the Eastern Fujian and the Militia Organization(1927-1935)

作     者:许彬 陆发春 Xu Bin;Lu Fachun

作者机构: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福建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福建武夷山354300 

出 版 物:《苏区研究》 (Soviet Area Studies)

年 卷 期:2024年第2期

页      面:25-39页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共政策转变与大别山区红军的武装整合研究(1927—1939)”(23BDJ080) 

主  题:中共 闽东 民团 打入 拉锯 福建 

摘      要:福建民团组织及团防体系是地方军事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中共中央从阶级理论出发,对民团组织采取分化瓦解策略。但受制于具体革命情势,闽东地方党组织与民团武装的互动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历史面相。1932年底,福鼎地下党借助十九路军筹建省保卫团干部训练所之机,派遣人员顺势进入民团体系,后虽遭告密,撤出民团,却推进了福鼎革命发展。1933年5月,宁德党组织采取里应外合方式,突袭霍童等民团武装,缴获枪支武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游击队伍。但霍童民团并未被完全消灭,且与海军陆战队联手抓捕宁德团委书记颜阿兰并将其杀害,此后宁德游击队与霍童民团呈现拉锯状态。个案研究呈现出闽东党组织与民团武装或从打入到分开或从里应外合到紧张拉锯的复杂面相,既与民团等武装强弱有关,同时与党的建设状况、武装力量大小等因素密不可分,这对于认知和理解中共乡村革命的丰富叙事及基层统一战线的复杂生成颇有启迪。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