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沉积的临床病理意义 收藏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沉积的临床病理意义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extraglomerular complement C1q deposition in lupus nephritis patients

作     者:杨晓青 黄岩杰 杨月丽 毕亮亮 张秋爽 丁樱 任献青 翟文生 Yang Xiaoqing;Huang Yanjie;Yang Yueli;Bi Liangliang;Zhang Qiushuang;Ding Ying;Ren Xianqing;Zhai Wensheng

作者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郑州45004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理实验室郑州450000 

出 版 物:《中华肾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4期

页      面:270-2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河南省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项目((2021)8号)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34200510028)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专项(2021JDZY064) 

主  题:狼疮肾炎 C1q 肾小管基底膜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摘      要: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的沉积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LN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提供免疫学证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的临床资料。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外即肾小管基底膜、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和肾间质小动脉C1q的沉积,连续切片分析C1q表达与相应组织病变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法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C1q表达水平与肾组织病理评分(活动性肾小管间质指数、活动性肾小球指数、活动性指数、慢性肾小管间质指数、慢性肾小球指数、慢性指数)、肾损伤临床指标(24 h尿蛋白量、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该研究纳入LN患者71例,年龄(20.83±11.77)岁(7~48岁),其中男性14例(19.72%),女性57例(80.28%)。LN病例分型Ⅱ型6例,Ⅲ型21例,Ⅳ型18例,Ⅴ型8例,Ⅲ+Ⅴ型12例,Ⅳ+Ⅴ型6例。石蜡切片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基底膜和/或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和/或肾间质小动脉C1q阳性60例(84.51%),以肾小管基底膜阳性率最高(50例,70.42%)。C1q在肾小管基底膜呈散在或局灶沉积44例(61.97%)。C1q在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呈散在或局灶沉积32例(45.07%)。肾小管基底膜C1q阳性比例以LNⅣ型(15/18)最高。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1q阳性比例以LNⅡ型(5/6)最高。肾组织连续切片结果显示,C1q主要表达在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区域,肾小管萎缩区域无C1q阳性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基底膜C1q阳性百分比与活动性肾小管间质指数(r=0.640,P0.001)、尿α1微球蛋白(r=0.573,P0.001)、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r=0.404,P=0.008)及血肌酐(r=0.399,P=0.001)均呈正相关,与其他肾组织病理评分和24 h尿蛋白量均无相关性。C1q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与24 h尿蛋白量、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肌酐和肾组织病理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C1q在肾小管基底膜沉积可能是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常规肾脏病理诊断中予以标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