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收藏

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xed Powder of Pueraria Starch and Cassava Starch

作     者:方东方 蔡芳 李少斌 宦吉运 施建斌 隋勇 蔡沙 熊添 梅新 Fang Dongfang;Cai Fang;Li Shaobin;Huan Jiyun;Shi Jianbin;Sui Yong;Cai Sha;Xiong Tian;Mei Xin

作者机构: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荆州43402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 湖北中坪葛业开发有限公司襄阳441614 

出 版 物:《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39卷第2期

页      面:86-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3202[工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基  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BBA088) 

主  题:野葛淀粉 木薯淀粉 混粉 结构 理化性质 

摘      要: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可以根据扫描电镜中的颗粒形状明显区别原粉及混粉,混粉平均粒径(10.68~13.05μm)均比野葛淀粉(9.47μm)高。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分别为C型及A型晶体结构,混粉后并未改变其结构及红外光谱图。混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更难糊化。混粉抗氧化能力降低、多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冲调黏度增大;混粉后硬度增大,最高达到2410.46 g,质地硬化,凝胶性能变差;混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0.37%~1.59%)相对野葛淀粉较低(5.65%)。木薯淀粉的掺入对混粉影响较大,有利于从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为鉴别野葛淀粉中是否掺有木薯淀粉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