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物法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中的应用及其脱毒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生物法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中的应用及其脱毒机制研究进展

作     者:李凯龙 刘昆仑 辛颖 杨趁仙 王子坤 

作者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 

出 版 物:《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3[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医学] 

基  金: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31111111800)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22102110112) 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应用攻关类)(232103810064)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HN20220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2079) 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21420089) 河南工业大学创新基金支持计划专项资助(2021ZKCJ03) 企业横向合作项目(E-202109-03870-QR) 

主  题:真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生物降解 作用机制 

摘      要:真菌毒素是一类严重危害谷物、食品、饲料安全的主要污染物,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ZEN)主要在霉变的玉米、小麦等谷物中检出率高,其污染暴露可造成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等危害。因其污染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同时,也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食品相关产业一直在寻求具有更高专一性、靶向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生物降解技术。本文综述了ZEN的毒性与危害、ZEN的降解菌株、ZEN的降解酶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ZEN脱除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微生物对ZEN降解后产物的类型及其解毒机制。本文为微生物降解ZEN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帮助探索更有效的解毒方法,并对潜在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