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椎弓根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 收藏

经椎弓根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Curative effect of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combined with satellite rod for thoracolumbar kyphosis secondar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

作     者:陆景顺 钱邦平 邱勇 王斌 俞杨 乔木 Lu Jingshun;Qian Bangping;Qiu Yong;Wang Bin;Yu Yang;Qiao Mu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南京210008 

出 版 物:《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年 卷 期:2024年第29卷第1期

页      面:29-35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江苏省骨科医学创新中心(CXZX202214)。 

主  题: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 矫形外科手术 卫星棒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力学并发症 

摘      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9月—202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18~55(35.5±9.9)岁。本组患者均采用单节段PSO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根据围截骨区单侧或双侧使用卫星棒固定,将患者分为2组:单侧组13例,双侧组16例。观察指标:(1)基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X线侧位片测量和观察患者的矫正效果,比较2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平衡(SVA)、腰椎前凸角(LL)、全脊柱后凸角(GK),以及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截骨角(OVA)、融合节段角(AFS)。(2)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重点观察力学并发症断棒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截骨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26.4±10.7)个月。(1)组内比较:单侧组术前SVA、GK、LL分别为(162.1±53.3)mm、79.7°±16.8°、-9.5°±20.4°,术后即刻分别为(64.1±42.5)mm、34.4°±20°、-44.0°±10.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4.2±51.6)mm、34.7°±18.4°、-39.3°±11.9°;双侧组术前分别为(155.4±66.7)mm、68.3°±15.3°、0.6°±18.1°,术后即刻分别为(53.9±45.9)mm、24.9°±14.0°、-40.7°±9.2°,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8.6±48.5)mm、25.6°±15.7°、-39.8°±8.5°。2组患者SVA、GK、LL术后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比较:除双侧组术后即刻的OVA(28.6°±8.8°)明显大于单侧组(19.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23)外,其余影像学参数(SVA、GK、LL、AF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9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单侧组2例(1例术后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1例术后6年截骨椎水平卫星棒未固定侧断棒),双侧组2例均为术中截骨椎脱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PSO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并有效预防术后矫正丢失和断棒现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