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可穿戴阻力训练的运动表现优化机理、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收藏

可穿戴阻力训练的运动表现优化机理、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Mechanism,Acting Mechanisms,and Application of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Wearable Resistance Training

作     者:苏玉莹 李卫 石煜 SU Yuying;LI Wei;SHI Yu

作者机构: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北京100084 渤海大学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出 版 物:《体育科学》 (China Sport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9期

页      面:89-96,F00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303[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QR20222558) 

主  题:可穿戴阻力训练 运动表现 微负荷 特异性转移 速度与敏捷 

摘      要:可穿戴阻力训练(wearableresistancetraining,WRT)指将“微负荷附加到身体的躯干和四肢部位,用于在特定动作下进行高速阻力训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WRT对运动表现特异性转移的优化、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1)WRT可以优化影响速度和敏捷等运动表现转移的因素,如缺乏速度、运动范围受限、肌肉收缩类型差异和比赛环境脱节等。2)WRT提升运动表现的作用机制包括转动惯量作用因素、神经系统的适应性、能量代谢特征、预激活效应和个性化适应特征。3)WRT对冲刺跑影响方面,手臂附载WRT可能改善短跑运动中与步幅相关的特征;下肢附载WRT会提供一种独特的训练刺激,通过增加转动惯量刺激水平力产生;躯干附载WRT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大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使最大速度阶段比加速阶段更超载,并实现最大冲刺速度能力的提高。4)身体附载WRT进行相关训练对速度、爆发力、弹跳和变向移动等运动能力具有潜在的改善优势。5)上肢附载外部负荷≤2.5%BM,下肢附载外部负荷≤5%BM,躯干附载外部负荷5%~30%BM的训练负荷更为合理。未来应重点从附载方式和受试者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教练员可以考虑将WRT作为日常辅助训练工具配合其他阻力训练一并使用,其有望改善周期和非周期性类项目的运动表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