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
出 版 物:《中国人才》 (Chinese Talents)
年 卷 期:1993年第11期
页 面:45-46页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 题:稷下学宫 宣王 战国时期 人才思想 新兴地主阶级 樱下学宫 教育史 历史遗产 诸侯国 高门大屋
摘 要: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创办的高等学府,因其设于齐国稷山之下而得名.它的出现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它历经齐桓公、威王、宣王、缗王、襄王、王建六代,而大成于宣王时代,前后历时140余年.其历史之久,规模之宏大,管理体制之具有独创性,都是世界古代教育史上所仅见.其时四方众多的学派大师集中于此,他们讲学授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关于培育人才的思想及实践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一、富有创见的人才价值观稷下学宫直接受齐国统治者视人才为瑰宝的思想影响,形成了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价值观.齐桓公豁达大度,捐弃前嫌,不计几乎置自己于死命的一箭之仇,而重用管仲为相国,就在于他看到了管仲具有雄才大略,是堪为治国国霸的相才.齐威王认为得士则昌,失士则亡,视贤才的价值远比珍宝更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