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收藏

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tuximab at different dose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作     者:王柳西 董丹 许颖 张立 徐弘昭 刘念 远航 Wang Liuxi;Dong Dan;Xu Ying;Zhang Li;Xu Hongzhao;Liu Nian;Yuan Hang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长春13001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长春130012 

出 版 物:《中华肾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39卷第8期

页      面:610-61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JKH20190025KJ) 吉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20180101109JC,20200404185YY)。 

主  题:肾小球肾炎,膜性 利妥昔单抗 治疗结果 剂量 安全性 

摘      要: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住院期间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并单独接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满1个疗程的患者,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将其纳入1 g标准治疗组(每次1 g,每2周1次,共2次)和375 mg/m^(2)实验治疗组(每次375 mg/m^(2),每3周1次,共3次),比较不同剂量RTX治疗IM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疗程结束后均规律随访≥9个月且资料完整。最终6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年龄(51.7±11.8)岁,男性46例(66.7%)。1 g标准治疗组31例,375 mg/m^(2)实验治疗组38例。1 g标准治疗组中初治比例高于375 mg/m^(2)实验治疗组(87.1%比65.8%,χ^(2)=4.174,P=0.04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基线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共22例(31.9%)患者发生缓解,其中1 g标准治疗组9例(29.0%)、375 mg/m^(2)实验治疗组13例(34.2%)(χ^(2)=0.211,P=0.646);6个月时,共30例(43.5%)患者发生缓解,其中1 g标准治疗组12例(38.7%)、375 mg/m^(2)实验治疗组18例(47.4%)(χ^(2)=0.521,P=0.470);9个月时,共38例(55.1%)患者发生缓解,其中1 g标准治疗组18例(58.1%)、375 mg/m^(2)实验治疗组20例(52.6%)(χ^(2)=0.204,P=0.652)。9个月时1 g标准治疗组和375 mg/m^(2)实验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量较基线值分别下降了7.93(6.24,8.46)g和7.45(5.66,8.67)g,血清白蛋白较基线值分别升高了16.4(15.5,17.5)g/L和15.5(9.0,15.8)g/L(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降至5 RU/ml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3.653,P=0.056)。1 g标准治疗组发生23起非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患者16例;375 mg/m^(2)实验治疗组发生10起非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患者10例;375 mg/m^(2)实验治疗组安全性优于1 g标准治疗组(Fisher值=8.593,P=0.015)。使用RTX 375 mg/m^(2)方案和1 g标准方案治疗IMN均能有效缓解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相比1 g标准治疗方案,375 mg/m^(2)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