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河南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儿童的古病理学 收藏

河南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儿童的古病理学

Palaeopathology of children from the Shuanghuaishu Neolithic site in Henan Province

作     者:周亚威 于雅婷 顾万发 ZHOU Yawei;YU Yating;GU Wanfa

作者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450001 

出 版 物:《人类学学报》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458-47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305[历史学-专门史与整体史]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603[历史学-世界史]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2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C1521607) 郑州市重大横向项目(2018-ZDSKHX-024) 2023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3-CXRC-17) 郑州大学“中华文明根系研究(XKZDJC202006)” 

主  题:儿童 骨骼考古 龋病 暴力冲突 生存压力 

摘      要:本文对双槐树遗址出土的14例儿童骨遗存进行了古病理学研究,探讨了仰韶文化晚期聚落中儿童的死亡年龄、健康情况和生存压力。墓葬I区的9例和II区的5例儿童骨骼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和创伤情况。I区和II区的死亡年龄高峰均为5~10岁。I区儿童患龋率高达75%,乳齿患龋率21.54%,恒齿患龋率5.26%,其中臼齿患龋率较高;上颌乳齿患龋率高于下颌,而恒齿患龋率低于下颌;上、下颌臼齿龋患率和患龋程度均较门齿和犬齿高,乳齿龋损3级较常见。II区儿童患龋率为0。牙釉质发育不全、眶上筛孔、哈里斯生长停滞线和创伤均有发现。总之,I区儿童的高患龋率、高龋均与牙釉质发育水平、口腔卫生状况、高碳水饮食等原因有关;相比较而言,II区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和饮食条件较好;古病理学研究反映出双槐树古代社会儿童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等生存压力,少数个体遭受虐待和暴力创伤。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