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克洛岱尔与象形文字,或物之“哀” 收藏

克洛岱尔与象形文字,或物之“哀”

Claudel and Hieroglyphic,or the“Pathos”of Things(Mono No Aware)

作     者:亨利·梅肖尼克 钟牧辰(译) 吕肖璇(译) 黄蓓(校) Henri Meschonnic

作者机构:不详 巴黎索邦大学 巴黎第三大学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 版 物:《跨文化研究》 (Transcultural Studies)

年 卷 期:2022年第2期

页      面:58-85,243-244页

学科分类:050203[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克洛岱尔 表意文字 物哀 《百扇帖》 

摘      要:梅肖尼克从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émile Benveniste,1902—1976)的语言主体性理论出发,提出文学作品的“形式—意义一体论,认为文本话语的形式(句法、叙事、节奏等)承载着创作主体。此文中,梅肖尼克关注法国诗人克洛岱尔1927年于日本问世的短诗集《百扇帖》(Cent Phrases pouréventails)。该集以诗歌视觉形式探索著称,克洛岱尔在其中意图创造某种“西方表意文字,即将符号的字形纳入诗歌意义的创造中;与此同时,在词语内部引入空白,在诗歌单位层面进行符号的重组。梅肖尼克从《百扇帖》的文字表意性出发,继而进入文本层面的表意性,重在探究这一层面上,文字的音与形如何合作,空白如何创造出特殊韵律并参与意义的形成。梅肖尼克认为,经过符号重组后的文本图像是一种更高意义的“表意文字;它以可视画面的形式,呈现了不可视的携带着某种世界观与伦理的诗人主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