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上海郊区轨道站客流与站域出行活力匹配性研究 收藏

上海郊区轨道站客流与站域出行活力匹配性研究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Ridership and Vitality of Shanghai Suburban Rail Sites

作     者:吴娇蓉 邓泳淇 陈彩婷 WU Jiaorong;DENG Yongqi;CHEN Caiting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上海201804 

出 版 物:《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51卷第7期

页      面:1105-11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82301[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2263) 上海市多网多模式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主  题:郊区轨道站 站域活力 轨道站客流 匹配性 多分类Logit模型 

摘      要:依据手机信令数据构建站域活力指标对站域人群出行强度与范围进行测度,针对站域活力与站点客流量的匹配差异性,利用象限法将上海郊区77个轨道站分为3类,即高活力高客流、高活力低客流、低活力低客流,分别占比38%、18%、44%。结合站域开发强度、轨道自身性质等多维属性构建多分类Logit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高活力高客流站点,高活力低客流站点主要分布于未直接穿越城市主城区的线路上,更需要提高轨道竞争力及地面公交与轨道的接驳水平、降低站域人群对小汽车的依赖度来提高客流;低活力低客流站点,主要分布于开发密度低的远郊,加强站域开发水平是提高站域活力与客流的关键。研究结果为超大和特大城市郊区轨道站点客流与站域活力两者协同发展机理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