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抽象力”:从斯密、黑格尔到马克思 收藏

“抽象力”:从斯密、黑格尔到马克思

“The Force of Abstraction”:From Smith,Hegel to Marx

作     者:庄忠正 陆君瑶 Zhuang Zhongzheng;Lu Junyao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出 版 物:《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 卷 期:2023年第5期

页      面:80-8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哲学-哲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项目号:21&ZD047)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项目号:19GJJB032)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抽象力 斯密 黑格尔 马克思 辩证法 

摘      要:马克思分析经济形式的“抽象力是在对斯密的形式抽象力、黑格尔的思辨抽象力批判性继承与革命性超越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斯密致力于把抽象概念上升为多样性统一的理性具体,但因缺少中介环节,形而上学地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造成了表层归纳与深层抽象的混淆和研究方法的二重性。黑格尔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直观与实证,把固定的、僵死的内容升华为综合的、发展的具体,实现了“抽象力的伟大跃迁。但是,黑格尔混淆了理性具体与现实具体,他的思辨抽象力与斯密的形式抽象力最终沦为形而上学的“同谋。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确证了抽象力的完整逻辑路径,终结了它与形而上学的“勾连与“纠缠,完成了抽象力科学性、革命性变革,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且深化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及认识论的理论逻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