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景观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贵州省兴义坡... 收藏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景观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贵州省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s of Nature Reserv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 Case Study in the Xingyi Pogang Nature Reserve, Guizhou, China

作     者:叶鑫 顾羊羊 林乃峰 黄贤峰 邹长新 YE Xin;GU Yangyang;LIN Naifeng;HUANG Xianfeng;ZOU Changxin

作者机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出 版 物:《山地学报》 (Mountai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3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68-8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3901104 2016YFC0502106)~~ 

主  题: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连接度 周边区域 人类活动 

摘      要: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境丧失会造成保护区生境斑块隔离、生态功能削弱、景观破碎化加剧。以往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区边界范围以内,对保护区周边区域关注不够,对重要生境斑块和廊道识别的研究不足。本研究基于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数据,以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构建的梯度缓冲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移动窗口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基于图论的景观功能连接度方法,分析了区域1990—2015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5年间,坡岗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耕地面积减少,人工表面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出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研究范围从自然保护区向其周边区域过渡过程中,林地在景观中面积占比的主导地位逐渐降低。(2)保护区周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强度大于保护区边界内,最大斑块指数相比保护区内下降,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周边5~10 km范围。研究区西北方向受城镇化扩张和交通发展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保护区周边景观格局变化存在梯度效应,随保护区周边梯度缓冲区外延,人工表面面积占比逐渐增加,香农多样性指数随梯度缓冲区的外延呈极显著正相关。(3)结合物种迁移距离情景分析,揭示了功能连接度指数下降明显的区域,识别了对物种及景观网络连接具有重要作用的廊道。(4)农业类活动、城镇化及城市开发建设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坡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和生境连接关键区域的识别提供支撑,为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及格局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