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对提高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价值分析
作者机构: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影像中心
出 版 物:《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年 卷 期:2021年第18期
页 面:130-132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狭窄率 斑块特征 心肌缺血 诊断效能
摘 要:目的 分析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时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狭窄率以及斑块特征联合分析对提高诊断效能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ICA),并且所有患者均于7 d内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以及血流储备分析(FFR)检查并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分析观察组(缺血组)和对照组(非缺血组患者)病变血管斑块的表现特征以及冠状动脉CTA狭窄率、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最终诊断结果显示缺血性病变血管有45支,非缺血性病变血管有53支,两组斑块负荷、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钙化斑块体积比、非钙化斑块体积比对比,对照组均优于研究组(P 0.05)。将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钙化斑块体积比、非钙化斑块体积比相关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是导致心脏缺血性病变的多因素(P 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狭窄率、病变长度以及CT高危斑块均可用于预测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将上述三者联合应用用于诊断心肌缺血时可有效提高其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