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Analysis and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s作者机构: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出 版 物:《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18卷第2期
页 面:229-232,2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主 题:院内感染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 分析儿科院内感染特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47例儿科院内感染的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医院感染资料及送检标本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对被诊断为院内感染或可疑感染的患儿进行标本采集,接种于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后,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扩增,通过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7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共发生269例次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中,主要以呼吸道(上呼吸道98例次、下呼吸道57例次)与胃肠道(45例次)为主,其余依次为切口、泌尿系统、血液、皮肤、腹腔、其他部位。共检出病原菌2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革兰阳性菌56株,真菌25株,病毒42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9.45%)、大肠埃希菌(12.00%)、铜绿假单胞菌(6.55%)。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82%)与表皮葡萄球菌(4.36%)。真菌以白色念珠菌(5.82%)为主,病毒以轮状病毒(8.73%)为主。上呼吸道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6株)、大肠埃希菌(10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下呼吸道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9株)与大肠埃希菌(5株)。胃肠道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主要为轮状病毒(22株)、大肠埃希菌(12株)与肺炎克雷伯菌(9株)。切口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与表皮葡萄球菌(5株)。8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42株(51.85%)。对4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CR扩增,42株菌株引物扩增均呈阳性,主要为TEM型(10株)、CTX-M-1型(8株)及CTX-M-9型(7株)。对比247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与同期80例未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年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岁、营养状况差、住院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 结论 儿科院内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道与胃肠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轮状病毒为主,不同感染部位分布的病原菌种类具有差异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主要为TEM、CTX-M-1及CTX-M-9。年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会引起儿科患儿发生院内感染,临床上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