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家族性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遗传机制 收藏

家族性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遗传机制

作     者:朱理敏 Roger VRANCKX Philippe KHAU VAN KIEN Alain LALANDE Nicolas BOISSET Flavie MATHIEU Mark WEGMAN Luke GLANCY Jean-Marie GASC Francois BRUNOTTE Patrick BRUNEVAL Jean-Eric WOLF Jean-Baptiste MICHEL Xavier JEUNEMAITRE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200025 

出 版 物:《上海医学》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07年第30卷第S1期

页      面:65-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瘤 蛋白免疫印迹法 平滑肌肌球蛋白 族性 突变型 野生型 免疫共沉淀法 基因突变 体外表达 

摘      要:目的在16p13-12.1位点20 cm的区域内明确致病基因,了解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DNA直接测序法筛选候选基因;运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等了解突变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质粒重组及体外表达方法获得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使用免疫共沉淀法了解这两者的结合程度。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发现编码平滑肌肌球蛋白的MYH11基因突变,所有TAAD和PDA患者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在法国家系中发现两个突变。前者为剪切点供体杂合子突变,导致编码71个氨基酸的第32外显子完全缺失:第2个突变为第37外显子上的1个点突变,导致精氨酸变为谷氨酸。在美国家系中发现1个杂合子突变,为第28外显子上编码24个氨基酸的72个碱基缺失。在法国患者的病变动脉标本上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野生型和突变型肌球蛋白蛋白共存,但有异常免疫组化表现。体外实验显示重组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不能正常结合。结论MYH11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TAAD合并PDA,野生型和突变型平滑肌肌球蛋白不能正常结合,推论杂合子突变导致“Dominant-negative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