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 收藏

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crohabitats by Ungulates on the Earthquake Damaged Sites in Autumn

作     者:向姣 周天祥 郭桢杉 毛泽恩 黄金燕 张晋东 XIANG Jiao;ZHOU Tian-xiang;GUO Zhen-shan;MAO Ze-en;HUANG Jin-yan;ZHANG Jin-dong

作者机构: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四川都江堰611830 

出 版 物:《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11期

页      面:1456-14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279,318019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1A20193)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XNYB19-01) 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19D045)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基金(CXTD2018-9)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E056) 

主  题:地震灾害体 有蹄类动物 微生境选择 自然干扰 卧龙自然保护区 

摘      要:为探究地震等大型自然干扰发生后有蹄类动物对受损灾害体秋季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于汶川地震后第2~11年(2010—2019年)采用固定样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40个地震灾害体进行定期调查。实地测定海拔、坡度、坡向等10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有蹄类动物微生境利用与选择特征及种间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灾害体利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有蹄类动物分别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水鹿(Rusa un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其中,毛冠鹿对地震灾害体的利用率随植被恢复呈上升趋势,而中华鬣羚呈下降趋势。(2)中华斑羚偏好海拔2400 m左右、木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土壤占比高的生境。中华鬣羚偏好海拔2600 m、木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小、裸岩与碎石占比高的生境。毛冠鹿偏好海拔2400~2600 m、草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土壤占比高的生境。水鹿偏好海拔2100 m左右、草本种数多、植被盖度较大、裸岩与碎石占比高的生境。(3)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毛冠鹿和中华斑羚两个物种对之间在灾害体微生境利用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而水鹿分别与中华鬣羚、毛冠鹿、中华斑羚的微生境变量重叠度较低,存在较大的生态位分化。通过有蹄类动物对地震灾害体秋季微生境选择特征的调查,可丰富有蹄类动物应对地震灾害的行为特征信息,为震后制定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政策以及受损灾害体的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