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文言、小文到国字解:《欧苏手简》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 收藏

从文言、小文到国字解:《欧苏手简》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

The Reception and Variations of Letters of Ouyang Xiu and Su Shi in Japan

作     者:慈波 Ci Bo

作者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200433 

出 版 物:《文艺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153-1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宋文》未收书简辑考暨宋代书简会通研究”[项目编号20BZW060]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欧苏手简 受容 汉学 小文 国字解 

摘      要:《欧苏手简》于国内传藏极少,在日本却有广泛的传播,且具有重刻本、续编本、笺注本及国字解本等多种样态。早期的正保本与天明本,与古籍在中国内部的递传轨迹带有同步性,传刻与变异局限于文献学层面,更深层的文化交涉未及展开。之后竺常根据手简的文体与功能,揭发了《欧苏手简》的过渡性受容特征,提出了日本文章学中特有的“小文范畴,使之成为化约经典的典型作品。与此同步,日人文化本土意识兴起,汉籍和化倾向加强,《欧苏手简》也因训读法的使用而使普及层面得以下移,大槻东阳与西川执的注释本由此应运而生。当汉籍中的异质文化要素进一步剥离,文言最终以国字解的形式呈现时,《欧苏手简》也就完成了受容的最重要步骤,从而融入日本文化当中。《欧苏手简》从中华文化的客观传达,进而转为日人的好尚择取,最后则融入其本土文化,鲜明地呈现了日本汉学的发展流向。《手简》以其完备的版本与传播样态,成为汉籍汉学化的生动面相。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