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Risk factors o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s after lumbar fusion

作     者:李云轩 刘勇 舒钧 王志华 何绍烜 郭立民 寇南楠 陈翰博 吕佳 段浩 Li Yunxuan;Liu Yong;Shu Jun;Wang Zhihua;He Shaoxuan;Guo Limin;Kou Nannan;Chen Hanbo;Lyu Jia;Duan Hao

作者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昆明650106 陆良县中医院骨科曲靖655601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昆明650032 

出 版 物:《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19期

页      面:1283-12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云南省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项目(ZX2019-03-04) 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青年项目(202101AU070110) 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202201AY070001-085) 

主  题: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s,ASDis)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2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5例、女163例;年龄(61.8±8.4)岁(范围39~77岁)。根据术后24个月随访时是否出现ASDis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记录患者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种类、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等]及手术因素(术式、固定节段、融合节段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等],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融合术后24个月时共发生ASDis 24例,发生率为9.3%(24/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GCS分级≥3级、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悬浮固定、全椎板切除、多节段融合(≥3个节段)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伴侣情况、工种、肥胖(BMI≥24 kg/m2)、吸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L、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不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5.63,95%CI为(1.56,20.29),P=0.008]、术前椎旁肌脂肪化GCS≥3级[OR=4.82,95%CI为(1.36,17.13),P=0.015]、合并骨质疏松症[OR=14.04,95%CI为(2.53,77.79),P=0.002]、PLIF手术[OR=9.69,95%CI为(1.91,49.03),P=0.001]、多节段固定[OR=9.36,95%CI为(1.77,49.41),P=0.008]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全椎板切除[OR=0.09,95%CI为(0.02,0.37),P=0.001]、悬浮固定[OR=0.16,95%CI为(0.02,0.94),P=0.042]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GCS分级≥3级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尽量避免选择PLIF和多节段固定,可选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外侧融合术、非全椎板切除的减压术式及悬浮固定以降低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发生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