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正视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兼论研究者的态度、话语与方法 收藏

正视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兼论研究者的态度、话语与方法

作     者:林安梧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台湾元亨书院 

出 版 物:《当代儒学》 (Confucianism Today)

年 卷 期:2022年第1期

页      面:35-64页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主  题:主体 话语权 存在 价值 王道 霸权 

摘      要:本文旨在阐明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并指出研究者应有之态度,并反思其使用的话语与方法。首先,指出中国哲学自有其独特性,它不是“从‘是’说‘有’,而是“从‘存’讲‘在’,它通生死幽明而为一,从此岸通到彼岸而为一。再者,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以存在为本位,由事物自身彰显意义。体会汉语本身的意味、意韵,进一步方能明白其意义。最后,康德说的“无上命令与儒学的道德本心,大相径庭不可等同视之。中国文明是“默运造化,不同于基督文明的“分说万物。哲学研究离不开经典与生活,古典生活话语、学术话语与整个现代生活世界是连续的。再者,呼吁应该正视话语权与主体性,在中西对比下,“筷子是文化王道主义,“叉子是文化霸权主义。中国是“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为优先,西方是“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为优先。随文检讨了朱熹哲学不是“横摄的静涵静摄系统而是“横摄归纵的系统。中国宗教不适合通过一神论去理解,它较接近于“万有在道论。同样的,理学、气学、心学都同意“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都涉及于道德创化之源,而中国哲学足以包容西方当前所谓after philosophy的发展。我们应该跨过近现代启蒙的限制,理解自家经典,对比文明交谈,开创崭新可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