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戊戌变法运动与八股文的近代命运 收藏

戊戌变法运动与八股文的近代命运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and the Modern Fate of Eight-part Essay

作     者:陈维昭 Chen Weizhao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200433 

出 版 物:《文艺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52-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稀见元明清科举文献序跋辑释”[批准号:21AZW013]阶段性成果。 

主  题:禁用后世书 犯下 仅试楷法 

摘      要: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革除旧制、取法西方的改良运动,人才问题是这场改革的核心问题。鉴于中国传统人才观无法抗衡东西方列强的近代科技文明,戊戌维新派指出,作为清代人才选拔的科举制度不可能选拔出有用人才。而作为这种制度最为重要的考试文体,八股文成了众矢之的。但维新派对清代取士制度的描述往往有矫枉过正、夸大其词之处。为了坚定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康有为把士子师长的禁读后世书描述为官方功令,梁启超把依据八股文优劣进行取士的做法描述为一种制度,把道光朝以来出现于殿考、朝考中以楷书定名次的个别现象描述为“仅试楷法。这些不符合实际的描述导致一系列对于明清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的误解。我们应该看到,三场取士制度经历过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尤其是乾隆皇帝对阅卷取士事务的介入,直接导致八股文体规定的实质性变化。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对八股文体的历史价值及其近代命运作出恰出其分的评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