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营里的医学巨匠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
出 版 物:《中国卫生人才》 (China Health Human Resources)
年 卷 期:2015年第11期
页 面:88-89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2[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7[理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主 题:巴拉尼 患者 奥匈帝国 战俘营 弗洛伊德 医学 现代医药学 维也纳 维也那 奥地利 半规管 诺贝尔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内淋巴液
摘 要:1915年,当欧洲还笼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在中亚的俄军战俘营里,一位俘虏意外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就是19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 Bárány)。或许大家会感到奇怪,1914年的诺奖怎么会在1915年颁发?这是因为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委们遇到了难题,当年被提名者没有人符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标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