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G-2008方案治疗标危中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期随访结果
Treatment outcome of childhood standard-risk and median-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ith CCLG-2008 protocol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天津30002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理中心天津300020
出 版 物:《中华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 卷 期:2014年第52卷第6期
页 面:449-4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04B03) 科技部重大专项(2011ZX09302-007-04)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12ZCDZSY18100)
摘 要:目的 评价根据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调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危险度分组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并采用CCLG-2008方案系统治疗的初诊标危、中危ALL患儿共285例,其中男179例(62.8%)、女106例(37.2%),年龄5.3(0.5 ~14.0)岁.无需涉及MRD调整危险度分组已定义为高危组的初诊ALL患儿不在本研究范围.根据初次于本院确诊并入组的时间分组:Ⅰ组: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初诊,共126例,均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且未根据骨髓MRD水平调整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Ⅱ组: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初诊患儿,共159例,除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将根据不同时期(诱导治疗的第33天以及整体治疗的第12周)MRD的水平调整其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均采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仪进行MRD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或x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285例患儿中B细胞型268例(94.0%),T细胞型17例(6.0%);中枢神经系统(CNS)1状态232例(81.4%),CNS 2状态48例(16.8%),CNS 3状态5例(1.8%).Ⅰ组标危78例(61.9%),中危48例(38.1%);Ⅱ组调整前标危109例(68.6%),中危50例(31.4%),调整后标、中、高危比例分别为:53.5%(85例)、39.6%(63例)和6.9%(11例).285例患儿均随访2.5年,总复发率为7.4%(21例),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2.7%(16例)和3.1%(5例)(P=0.009);败血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坏死性小肠炎等较为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32.3%(92/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28.6%(36/126)和35.2% (56/159) (P =0.392);总病死率为6.7%(19/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0.3%(13/126)和3.8% (6/159) (P =0.044).应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2.5年总生存期、无事件生存期(EFS)及无病生存期(DFS):Ⅰ组均低于Ⅱ组(均P0.05).Cox多元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患儿2.5年总生存期、EFS及DFS,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初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幼稚细胞比例、初始骨髓幼稚细胞比例、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等众多影响因素后,应用MRD进行调整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有利于延长患儿的总生存期、EFS及DFS(均P0.05).调整后的危险度分组越高其预后越差(均P0.05).结论应 用MRD调整危险度分组没有增加患儿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但有利于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及病死率,提高总生存期、EFS及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