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青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治... 收藏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青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效果分析

Etiology of neonatal sepsis caused by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nicillin combined with vancomycin

作     者:赵杰 朱萍 苌俊明 别静洋 李德亮 王海云 杨柳 ZHAO Jie;ZHU Ping;CHANG Junming;BIE Jingyang;LI Deliang;WAMG Haiyun;YANG Liu

作者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河南南阳473005 

出 版 物:《新乡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2年第39卷第7期

页      面:673-67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广谱青霉素类 万古霉素 

摘      要: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及青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NS致新生儿败血症1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94)和对照组(n=91)。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滴注,每次50000 U·kg^(-1),出生7 d内每12 h 1次,出生第7天后每8 h 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治疗,第1天给予15 mg·kg^(-1)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 h,每日1次;第2天开始给予10 mg·kg^(-1)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 h,每日1次。2组患儿均治疗14 d。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临床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系统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185例CNS致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40.54%(75/185)、28.11%(52/185)、14.05%(26/185)。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100.00%、97.33%、92.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均达100.00%;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曲松、红霉素的耐药性分别为100.00%、100.00%、96.15%、94.23%、92.31%,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均达100.00%;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100.00%、92.31%,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均达100.00%。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30.179,P0.05)。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gG、IgM水平和NK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水平和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Ig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及WBC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3种CNS中均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万古霉素联合广谱青霉素治疗可显著提高CNS致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