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exual dimorphism plumage color in birds

作     者:王建梅 刘贺贺 马盛超 席洋 张荣萍 徐倩 李亮 Jianmei Wang;Hehe Liu;Shengchao Ma;Yang Xi;Rongping Zhang;Qian Xu;Liang Li

作者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成都611130 

出 版 物:《遗传》 (Hereditas(Beijing))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6期

页      面:491-50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090501[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基  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编号:2021JDJQ0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1872345,32072703)资助 

主  题:鸟类 羽色 性别二态性 

摘      要:鸟类羽毛颜色普遍存在性别二态性,即雄性羽色相对于雌性更鲜艳,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环境对性别的选择效应或性别间的种内竞争有关。鸟类羽毛颜色性别二态性的生理因素及遗传调控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了解两性二态性特征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性的交配策略及种群的行为和进化过程。研究表明,ASIP、MC1R、TYRP1和BCO2等基因能调控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形成,主要通过控制黑色素或胡萝卜素产生或降解的速率和类型,或通过调控色素生物合成途径。本文综述了影响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生物学意义、直接原因(化学性颜色、物理性颜色)、性激素对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影响,以及部分关键基因调控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深入理解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