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种基于终产物丙二醛的体外羟自由基清除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收藏

一种基于终产物丙二醛的体外羟自由基清除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an in vitro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based on end-product malondialdehyde for evaluating scavenging ability on hydroxyl radicals

作     者:李西蒙 康媛 张小雨 齐睿娟 蔡润兰 高源 齐云 LI Xi-meng;KANG Yuan;ZHANG Xiao-yu;QI Rui-juan;CAI Run-lan;GAO Yuan;QI Yu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出 版 物:《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5期

页      面:784-78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专项(No M21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82074091)。 

主  题:羟自由基 荧光法 可见光法 脱氧核糖 丙二醛 丹参酮I 

摘      要:目的建立基于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体外羟自由基清除荧光检测方法,并与现行的可见光法比较以判断两法的优劣。方法对反应时间、温度、关键反应物脱氧核糖浓度进行考察;比较了两法的灵敏度及测定窗口,并采用两法测定了丹参酮I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选择终浓度2.8 mmol·L^(-1)的脱氧核糖加入到37℃羟自由基生成体系中孵育60 min作为荧光法适宜的反应条件。荧光法的最低检测限(4.49 nmol·L^(-1))要远低于可见光法(39.15 nmol·L^(-1))。在水相和有机(DMSO)溶剂体系下,荧光法的测定窗口均大于可见光法。在终浓度62.5 mg·L^(-1)~1000 mg·L^(-1)范围内,丹参酮I在荧光法中显现出浓度依赖性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但在可见光法中,丹参酮I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被其自身颜色所干扰。结论与可见光法相比,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受测试物自身颜色及溶剂干扰小的优势,更适用于脂溶性受试物作用的判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