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32例临... 收藏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32例临床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llous pemphigoid developing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dipeptidyl peptidase-Ⅳinhibitors in 32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作     者:李浩 王俐 韩宪伟 孙彤 苏芳 孙晓冬 韩莹 杨国玲 刘晓明 王凯波 Li Hao;Wang Li;Han Xianwei;Sun Tong;Su Fang;Sun Xiaodong;Han Ying;Yang Guoling;Liu Xiaoming;Wang Kaibo

作者机构:深圳大学总医院皮肤科深圳518071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深圳518040 

出 版 物:《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55卷第3期

页      面:213-2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100206[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基  金: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20038)。 

主  题:类天疱疮 大疱性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预后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后发生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房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BP患者116例,分为BP发病前应用DPP4i治疗糖尿病的DPP4i-BP组和未应用DPP4i治疗的普通BP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皮损面积、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预后,记录DPP4i-BP组患者服用DPP4i与BP诊断的时间间隔。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DPP4i-BP组32例,年龄(77.17±15.32)岁,男女比例为15∶17;普通BP组84例,年龄(76.65±19.32)岁,男女比例为43∶41。DPP4i-BP组开始服用DPP4i药物到诊断BP的时间间隔为(14.61±3.93)个月,其中维格列汀的间隔时间最短,为(5.42±2.84)个月,与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P0.001)。与普通BP组相比,DPP4i-BP组病情重度患者多,为16例(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P=0.008)。两组抗BP180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70)。治疗前后DPP4i-BP组抗BP180抗体水平均高于普通BP组(P=0.015、0.001),且降低幅度小于后者(t=5.11,P0.001)。两组控制病情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322)。DPP4i-BP组控制病情所需平均时间较长(t=6.72,P0.001),并且更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t=10.05,P=0.002)。开始系统治疗后6个月内,普通BP组病情出现反复的病例比例(17例,27.86%)明显高于DPP4i-BP组(2例,7.69%,χ2=4.35,P=0.037)。并且,6个月时,普通BP组糖皮质激素平均剂量显著高于DPP4i-BP组(t=7.04,P0.001)。结论DPP4i类降糖药中,BP发病前服用维格列汀患者最多,服药与BP发病时间间隔最短。DPP4i-BP患者治疗初期可能不易控制,但预后较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